2021年公務員考試政治常識題(204)
下列關于人類和環境的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有( )。
A.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反作用在逐漸減小
B.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程度在不斷加深
C.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量在不斷擴大
D.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利用自然的范圍在不斷擴大
航空界有個關于飛行安全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隱患?!昂6鞣▌t”啟示我們( )。
A.規律是客觀的,我們要善于發現和利用規律
B.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
D.只要注意防范,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A.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
B.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C.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D.真理既是絕對真理,又是相對真理
作家肖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學者周國平則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去品味和體驗”。從哲學角度看,兩個觀點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認識過程
B.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
C.人們的認識結果是由客觀對主體的作用決定的
D.意識對于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
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絕對觀念”先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絕對觀念外化或異化的結果。黑格爾的觀點屬于:
A.客觀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
1.答案:
解析:
人類與環境的作用是相互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環境對于人類的反作用不會越來越小而是與人類對于環境的作用一致。所以A項錯誤。生產力的發展,使得人類對于自然的改造加深,與環境之間的交換擴大,利用自然的范圍也在擴大,故正確答案為B、C、D。
2.答案:
解析:
“海恩法則”說明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解析:
在馬克思唯物主義中,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實在的反映,這是兩個概念,無法等同。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真理既是絕對真理,又是相對真理。
4.答案:
解析: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時,人們才會去主動地反映它。從哲學角度來看,肖伯納和周國平觀點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解析:
客觀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存在一個絕對獨立于人類與自然界的實體,該實體是精神而非物質,黑格爾的思想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故選A。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哲學理論,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它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的認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運動經細化在人腦中的反映。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廣義指用形而上學觀點解釋宇宙的唯物主義哲學;狹義指西方哲學史上第二種唯物主義形態,即16~18世紀的唯物主義哲學。 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解釋自然界和認識論問題的哲學學派。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