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2m4ig"><li id="2m4ig"></li></menu>
  • <label id="2m4ig"><s id="2m4ig"></s></label>
  • <div id="2m4ig"></div>
  • <small id="2m4ig"><li id="2m4ig"></li></small>
  • <small id="2m4ig"></small>
  • <div id="2m4ig"><button id="2m4ig"></button></div><div id="2m4ig"><li id="2m4ig"></li></div>
  • <small id="2m4ig"></small>
  • <small id="2m4ig"><li id="2m4ig"></li></small>
  • <small id="2m4ig"><li id="2m4ig"></li></small><div id="2m4ig"></div>
  •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地區網站:
    考試類別: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常識輔導 > 其他 > 公務員考試常識:鄭和下西洋

    公務員考試常識:鄭和下西洋

    TAG標簽: 常識判斷
    2022-10-12 08:34:00 字號: | | 推薦課程:必勝技巧 來源:公考資訊網

    公務員考試的常識判斷模塊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廣泛,也是最能考察一個考生知識積累的科目之一,想要利用常識拉開與競爭對手的比分差距,那么就要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多多積累各類常識知識,比如熱點時事、人文常識、地理常識、歷史常識等等。但是考生在備考時最苦惱的就是復習范圍,這也是常識模塊復習起來最大的難點,因為沒有具體范圍。所以公考資訊網(http://www.jyjjkj.com.cn/)建議廣大考生不用看專門的某一領域的知識點書籍,重在平日的積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關于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常識。

    第一次下西洋(公元1405年7月11日-公元1407年10月13日)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也即是公元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下詔曰:“遣中官鄭和等賚敕往諭西洋諸國”。自此以后,中國封建史上最大的海上冒險也至此拉開了帷幕。

    此次下西洋所航行的規模十分巨大,隨身還帶著兩萬八千名士卒,共載大小船只六十二艘。

    鄭和的船隊先由蘇州來到了福建,隨后再從福建正式出海遠航。他們先來到了今天的越南中部占城,后又南航至爪哇。

    在三佛齊舊港,鄭和遭到了當地海盜的陳祖義的詐降,奮起反擊,擊殺了五千余名海盜,將陳祖義等三人,還任命了廣東華僑施進卿為舊港之主。

    隨后,鄭和的船隊還遠航至了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里等國。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公元1407年10月13日),鄭和帶著各國的使者、還押解著陳祖義等俘虜成功返回京城,明成祖下令斬殺了陳祖義等人,對鄭和此行深感滿意,賞賜了在舊港之戰有功的將士們。

    第二次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為了展示大國風范,在鄭和回朝后,便又立即讓其再次起航遠洋,主要目的是護送這些外國使臣回去,因此在規模上比第一次小了一點。

    鄭和的船隊在永樂五年正式出發,訪問了占城、暹羅、爪哇、蘇門答刺北部。隨后又使往了印度洋的柯枝和古里。明朝的使節們正式在那里冊封古里王,并順帶著刻了一塊石碑來你紀念這一事情。

    后來到了錫蘭的時候,向有關佛寺捐贈了不少金、銀、絲、絹等物品。永樂七年的夏天,鄭和船隊正式反航。

    第三次下西洋(公元1409年10月—1411年6月)

    永樂七年九月(公元1409年6月),明成祖讓鄭和率領27000名官兵,第三次下西洋。從太倉劉家港正式出發,前往了占城、真臘、暹羅、爪哇、錫蘭、蘇祿等國。

    在訪問錫蘭國的時候,其國王意圖進行謀害,鄭和當機立斷,率兵突襲其王城,生擒其國王,再另立明君。此舉大大提高了明王朝在東南亞國家的威望。

    永樂九年,鄭和船隊正式回朝。

    第四次下西洋(公元1412年-公元1415年)

    永樂十年十一月,鄭和再次率領兩萬多名士兵,再度起航,到達了滿刺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刺、古里等國。

    在蘇門答刺時,那里剛剛爆發了一場弒君事件,新國王蘇干刺由于得不到明王朝的承認,便大肆同鄭和船隊交火。被鄭和擊敗后,倉皇出逃,但最終依然還是被生擒了回來。

    隨后,鄭和還率領船隊到達了東非的麻林迪,也就是今天的肯尼亞。

    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鄭和船隊又再一次回朝。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的秋后,鄭和再一次率領船隊遠航,并于永樂十七年七月回國。在這期間里,有多個國家向朝廷進貢諸多奇珍異獸,明王朝的朝貢體系得到了平穩發展。比如:忽魯謨斯進貢獅子、金錢豹等;阿丹國進貢長頸鹿;卜刺哇進貢駱駝、鴕鳥等。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鄭和在護送十六國使者回國的同時,還順帶著拜訪了占城、暹羅、忽魯謨斯、古里、阿丹、蘇門答刺等多個國家。并于永樂二十年八月士兵十八日,正式回國,這是明成祖時期的最后一次遠航。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十二月,鄭和最后一次出海遠航,拜訪了爪哇、滿刺加、蘇門答臘、占城等二十多個國家,但在放航途中,鄭和本人因為勞累過度而病亡,船隊在王景弘的率領下于起月六日成功回朝。

    后來在朝廷官員們的反對聲,以及在巨大的財政壓力下,遠航活動最終被徹底叫停了。

    刷題鞏固

    1、下列關于明代鄭和下西洋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兩次到達非洲,增進了中非人民的友誼

    B. 使南亞各個國家第一次對中國有了認識

    C. 基本打通了中國沿海通往印度半島的航線

    D. 在滿剌加建立倉庫,作為遠航途中的中轉站

    正確答案是 A

    第一步,本題考查古代史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于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最遠到達東非、紅海。其中4次,也就是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下西洋”時,訪問過非洲,到達過今天的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鄭和遠航非洲把古代中非關系推向了高峰,在中非人民友好交往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007年胡錦濤在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發表的演講明確指出:“早在600年前,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船隊4次到達非洲東海岸。他們給非洲人民帶來的是和平的愿望和真誠的友誼,而不是刀劍槍炮和掠奪奴役?!盇項錯誤。

    因此,選擇A選項。

    org底部.png

    相關閱讀:

  • ·公務員考試常識:鄭和下西洋
  • ·公務員考試常識:人造纖維
  • ·公務員考試常識:金融產品有哪些?
  • ·公務員考試常識:什么是資本?
  • ·公務員考試常識:本初子午線
  • ·公務員考試常識:本初子午線
  • ·公務員考試常識:粒子及它們的發現者
  • ·公務員考試常識:維生素的相關考點
  • org文章底部banner.png

    推薦課程 必勝技巧
    地方公務員考試
    不收费a绝清片在线播放欧美,不小心进了岳坶的身体,不用登录也能看黄台的app
    <menu id="2m4ig"><li id="2m4ig"></li></menu>
  • <label id="2m4ig"><s id="2m4ig"></s></label>
  • <div id="2m4ig"></div>
  • <small id="2m4ig"><li id="2m4ig"></li></small>
  • <small id="2m4ig"></small>
  • <div id="2m4ig"><button id="2m4ig"></button></div><div id="2m4ig"><li id="2m4ig"></li></div>
  • <small id="2m4ig"></small>
  • <small id="2m4ig"><li id="2m4ig"></li></small>
  • <small id="2m4ig"><li id="2m4ig"></li></small><div id="2m4ig"></div>